新闻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 > 项目进展 > 正文

中国科大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正式举行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年,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实施开局之年。为加快推进科技规划政策扎实落地,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惠民活动,5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如期举行。

本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以线上直播与线下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分为系列科普报告、八大精选科普点和多个科普活动互动直播三类项目,将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科普内容展示给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


今年的科技活动周都有哪些活动呢?快来领取这份“科学大礼包”吧!

一、系列科普报告

2022年公众科学日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邀请了包信和校长在内的八位院士、科大讯飞刘庆峰董事长开展“走进科技”系列科普报告。报告主题十分丰富:碳达峰碳中和、超导、免疫治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月球探测、同步辐射装置、托卡马克、“当代达尔文”……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未知和新奇的科技世界。

图:包信和校长开展“碳能源的前世今生”科普报告

二、八大精选科普点直播

本次科技活动周开放了信息科学技术、化学科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科学、数字文化中心、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地球和空间科学八大精选科普点,活动同步在新华网、央视频、中国科大官方微博以及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直播。

图:信息科学技术科普点直播

图:工程科学院科普点直播

三、多个科普活动互动直播

本次科技活动周开放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地球和空间科学、数字文化中心、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科普点,利用科普讲座、多媒体演示、道具与讲解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凸显科大研究特色。

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以线上科普报告的形式,邀请孔旭教授与张天柱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小行星、彗星和陨石等太阳系小天体以及火星探测的基本知识。

图:孔旭教授与张天柱教授科普讲座截图

地球与空间科学科普点开展了主题为“地球我爱你”的直播,几位来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同学以科普讲座、云游实验室、科普视频等形式,对空间物理、大气灾害防御等科普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图:石头科普直播间

图:专业同学介绍三类气象仪器

中国科大出版社科普点首先邀请了数学科学学院王作勤教授,通过“什么是几何”、“几何对称之美”、“几何奇异之美”三个部分向大家生动地介绍了几何之美。

图:王作勤教授科普讲座

在中国科大出版社科普点的第二场报告中,冷湖实验室为大家介绍了东半球最纯净的星空、最适合天文观测的地方——青海冷湖,并通过星空图片展示了夏季星空能观测到的星座。

图:《四季星空》科学讲座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科普点开设了线上展馆,在讲解人谢治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光谱辐射标准与计量光束线站(BL08B)、软X射线显微成像光束线站(BL07W)、质谱分析光束线站(BL04B)及燃烧与火焰光束线站(BL03U)四个实验光束线站。

图:谢治老师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线上讲解

图:同步辐射光源内部的储能环及四周的实验站

本次科技活动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极大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中国科大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具有科大特色的科普内容,展现了目前科学普及工作的卓越成效,践行了积极承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为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后续我们将推出系列活动的详细报道,请持续关注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