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奖学金”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中国第一项奖学金,是中国科大本科学生的最高荣誉,能够获此殊荣的同学是同辈当中学业、科研的佼佼者。今天科科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中国科大第41届郭沫若奖学金的得主之一——18级物理学院的王铠泽同学,一起感受“学神”的风采吧。
物理是一种直接认知世界的描述性语言
谈到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王铠泽表示自己从小就认为定量分析的学科非常有趣,而物理恰好给了他一种描述世界的途径,解答了他的很多困惑。
小学时,王铠泽好奇为什么在爬楼梯时觉得累,但在下楼梯时却非常轻松。到了高中,他学到电磁感应,了解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情况,又很好奇为什么磁铁在没有回路提供电流的情况下能够吸起东西。而这些困惑都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解答——上楼梯累是因为需要克服重力做功;磁性是一种量子现象,和自旋自由度有关。
王铠泽觉得物理学对这些生活现象的解释非常新奇,为他观察世界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描述。对他而言,这正是物理的魅力所在。
王铠泽非常赞同一位他很尊敬的老师的话:“物理是什么呢?就是用更精确的语言来描述这个世界。”在深入接触学习物理后,他认为,物理更像是一种方法论或是一种哲学,它总是能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科学之所以区别于玄学,就在于科学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解释性。物理就是一种直接认知世界的描述性语言,同时还能对现象做出量化的解释。在他看来,物理不仅对人类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十分具有趣味性,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前行。
图为王铠泽采访现场照
对于自己从事的凝聚态物理专业,王铠泽表示自己喜欢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它既有实际意义,又足够复杂。有一句他非常喜欢的话叫做“more is different(多者异也)”,就是从非常简单的相互作用之中展示出复杂的结构。在凝聚态物理里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观点是:一个多体系统和一个独立的单体系统的区别是在于是否存在关联。关联带来了丰富的涌现现象,凝聚态物理有意思的地方正在于它这种复杂的涌现,总是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然后你需要去尝试着解释它,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其背后丰富的物理图景、物理图像都已经足以让人神往。
“能够想象的,最希望教授的完美学生”
在科研过程中,王铠泽不仅收获了很多心得,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遇到不懂的概念的时候,就顺着逻辑链条往回推,找到最原始的东西,再从头一点点理解。当有些东西过于复杂难以理解时,就选择暂时接受这个概念,日后慢慢研究,这样就不会影响做科研的进程。总之,要学会往前回溯检索一些概念。至于做研究,在自己的方法论建立后,科研过程是不太受阻的。
王铠泽另一大学习法宝便是敢于提问,始终怀着一种无论看起来多么愚蠢的问题都要不懂就问的积极态度。大二暑假刚开始参加科研工作的时候,王铠泽也会因为文献中很多未曾接触过的概念而感到头疼,但他不会知难而退或者闭门造车,而是主动与导师和师兄师姐交流,从他们身上汲取宝贵的经验。
即使是在与国外的导师合作的过程中,面临语言障碍的时候,王铠泽也从来不怕问蠢问题,依然不懂就问。“其实大家都是从刚参加科研时的小白状态过来的,国外导师也知道我们不是native speaker,在我们有问题的时候都会很热心地提供帮助。”王铠泽认为,问蠢问题并不是丢脸的事情,问了就可能会了,不问永远都是不会。只有这样能发现自己真正不会的地方,并且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做科研必不可少的品质。
图为王铠泽2021年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暑期交流纪念照
曾有一位老师评价王铠泽是“能够想象的,最希望教授的完美学生”。对此,王铠泽谦虚地表示自己同样也有很多诸如不细心的小缺点,如何细节上去处理好一些事情,王铠泽觉得这是他未来人生想要改进的一个地方。
除了是一名学生以外,王铠泽也是一名助教。他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相处中的礼貌。学生可以成绩稍微差点,或者理解力差一些,但提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礼貌地去和老师们交流沟通。
图为王铠泽2022年于黄山风景区游玩纪念照
谈到包括郭奖在内的,自己获得过的奖学金时,王铠泽表示这些东西对他来说更像一个里程碑,是对过去的他的肯定和对未来的他的激励与鞭策。但是获得这些荣誉也只能代表着过去表现得不错,而未来仍是未知数。过去的荣誉对他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他在未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
发展兴趣,劳逸结合,摆脱“做题家”思维
学习之外,王铠泽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王铠泽对很多事情都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一个东西他觉得好玩,就去尝试。因此,他的兴趣是比较广泛的。
首先是篮球,他从初中就开始打篮球,竞技性体育总是能找到朋友一起玩,所以一直坚持了下来。
同时,王铠泽对语言也很感兴趣。最初学英语的时候,他觉得研究单词的词根词缀是很有趣的。后来他开始发掘英语的文化源头,发现英语源于古拉丁语、古希腊语等。通过语言可以看到一个文化演变的历程,对他来说,也许这就是其玄妙之处。为了不久后到马克斯普朗克结构和物质动态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atter)深造,他最近也开始学习德语。在他看来,学习一门语言不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跟别人沟通,更多的是去了解另一种文化背后的内涵。
对于成绩,王铠泽表示现在的自己已经不会太过在意分数了,只要知识学会了,考试考多少分不是很重要。在科大,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如果在成绩这个维度给自己太大压力,反而会影响心态。毕竟学习不是和别人竞争,而是为了学到知识跟自己竞争的过程。
王铠泽大一时也经历过“小镇做题家”的状态,会在意GPA降低0.01分,会拼命刷《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努力的回报是,他的解题技巧十分熟练,也能在考试中拿到99甚至100的好成绩。但是到了大二大三,他开始意识到,如果只是把时间花在毫无功用的、像流水线一样的解答题目上,反而会失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看到其他更感兴趣的地方的机会。反思过后,王铠泽迎来了心态上的转变。他表示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做题家”转变成一个真正能去做一些事情的大学生。
提及到学习与兴趣的平衡,王铠泽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很严格的界限。玩和学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状态更适合从事哪种活动。即使在假期,如果学习状态很好、专注力很高,也会好几天都连续学习;而当他觉得一个东西挺好玩的时候,他也可能会连续玩一周。“有时候我觉得大家也没有必要太push自己,要学会退一步看。” 在王铠泽看来,学习跟生活是分不开的,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状态和好的心态,也是搞不好学习的。
图为王铠泽2019年于中国科大“科技英才”班短程马拉松活动纪念照
敲黑板!学霸有话说
对于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王铠泽也有一些宝贵的建议:
一是尽快建立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搜集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有什么问题或疑难的地方,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把现成的材料投喂到嘴里,要学着主动出击,依靠自己来寻找答案。搜集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转变的观念。在大学里,很多知识是需要自己独立去找信息和资料来学习的,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平台的资源,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材料。其实不仅是学习,像出国这样的发展规划的事情,更需要自己主动搜集信息。比如,出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手续,签证、托福雅思要怎么准备等。
另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只着眼于GPA。GPA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学会去理解更广阔、有趣的世界。
图为王铠泽采访现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