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收到以7526校友屠芝萍名义捐赠、张志钰为全权代理人的善款,用以支持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奖教金与学科建设。
屠芝萍工作(留校、海外)留影
屠芝萍(1949.8.13–2020.8.24),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7526班毕业,曾留校于地球物理教研室任教。1986年赴美Boston College留学,获地球科学硕士学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地球科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与多位后来前去的科大后辈结成亲密群体,长期分享生活经验,提供帮助。曾参与大洋钻探计划(ODP Borehole),历时三个月余在大西洋海域研究分析海底地质状态。1997年起从事医疗应用软件分析师,先后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NYUMC),长岛犹太医学中心(LIJMC),纽约康奈尔医学中心(NYP)的IT部门工作,从事HL7支撑的各种应用软件管理开发,数据传输的交换连接开发。在不同工作领域深耕多年,展现了扎实优秀的工作素养、科大人坚韧的品质与传承精神。2017年发现身体不适,以惊人的意志与毅力与病魔斗争,2020年在纽约家中病逝。
屠芝萍与亲友生活照
追忆屠芝萍
科大同班同学韩大仲博士回忆:
屠芝萍一九六八年由上海去福建南平农村插队五年,后被招工入福建省地震局南平地震台工作。一九七五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专业学习时,已经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经历了艰难生活磨砺,具备丰富的工作实践。屠芝萍在科大学习,任教期间,经历了多变的历史阶段。作为学生,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斐然,名列前茅。出类拔萃。作为老师,她工作扎实,堪当重任,独当一面,是那𠆤时代不可多得的人才。
科大校友刘玉茗博士回忆:
我是在大学本科快结束的时候认识屠老师的。她是我们地球物理系的老师。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她温暖的微笑和她卷曲的头发。她身上带着一种上海人的优雅气质,无忧无虑, 快快乐乐。
大概十年后,我回纽约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大学室友、也是我的好朋友郑焰当时住在皇后区。焰与屠老师有联系。我们就一起去皇后区的屠老师家中探望她。屠老师已经幸福地与张先生结婚了。她看起来和我多年前一样年轻,还是我记忆中的活泼、热情的人。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保持联系。
当我在纽约时,郑焰,我和另一个同学,好朋友薛岩有时结伴去拜访屠老师。屠老师已经离开了地球物理专业,开始做一名计算机程序员。每次我们去她家,她都会用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味佳肴招待我们!她热情好客。很高兴听到她带着上海口音的声音,就像回到我的老家一样。我们和屠老师、老张一起参观花园,博物馆。我们一起在焰家吃年夜饭。愉快的谈话和笑声总是围绕着我们。
两年前,我给屠老师打电话,得知亲爱的屠老师得了癌症,我很震惊。怎么会这样?就她的年龄而言,她仍然很年轻,尽管她本可以退休,但她仍在担任计算机程序员。我和焰最后一次去屠老师皇后区的家里看望她,屠老师还在想着做饭给大家吃呢——我们坚持带食物过来。屠看起来还是年轻,尤其是对于一个病得很重的人来说。屠老师没有表现出任何害怕,她很平静,仍然关心我们,询问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这是一次充满沉重和悲伤的访问。
当坏消息传来时,我们的心都碎了。对于我们敬爱的屠老师来说,生命太短暂了!我们想念她的笑容,她的方言,她的魅力,她的优雅,她的温暖。我相信天上有一位全能的神会好好照顾你。你的勇气和对他人的关心每天都激励着我们。屠老师安息!
科大校友郑焰博士回忆:
对我而言,屠老师代表了科大的人文精神,尤其是科大女生前辈帮后辈的传统。认识屠老师是在科大女生楼,80年代后期,是跟着我的室友80级地球物理的高材生刘玉茗,说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马上去美国留学了,去祝福她。印象深刻的是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屠老师,说话和风细语,但眼神坚韧不拔。转眼到了1991年,去哥大Lamont读博,结果在地震学的小楼里又见到了屠老师,而且她又是老师,因为她读完硕士,就在全美地球科学顶尖的研究机构找到了工作,大数据及计算,仍然是江南才女状,我们经常一起carpool, barbecue, 屠老师很自然地成为我们一群中国留学生的知心姐姐,有不开心的事去她办公室吐槽,屠老师永远会耐心地聆听,坚定不移地支持,婉转地劝说。最后一次见到屠老师,又是与刘玉若师姐,是2020年初,她当时已身患重症,人已消瘦,但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我们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聊得好开心。感谢屠老师的伴侣老张,让屠老师对科大后辈的关爱传承,我也会一直怀念可敬可爱的永远的屠芝萍老师!
科大毕业生邓吉树博士回忆:
从科大毕业后,屠老师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顺利留学美国。到美国后,她一直和不少科大师生保持着联系。记得当年科大地球物理专业的黄培华老师就收到过屠老师的来信。黄老师非常高兴,并且在1991年访问美国时还特地来纽约看望屠老师。
跟其他的留学生相比,屠老师来美国的时间相对来说要早一些。她对后几年过来的中国学生特別是科大的学生都非常好,会经常分享她的一些生活经验,提供不少便利和帮助。
也许在众多科大毕业的学生里,屠老师只是很普通的一位。但是她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科大的一员。她对科大,以及科大的老师和同学有着真实的不平凡的感情。我们感谢屠老师!
哥大郭洪升博士回忆:
我跟芝萍老师的渊源更久远一些。85年在北京玉泉路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同时也叫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读书。春天的课程是徐果明教授给我们上《数字信号处理》,带来屠芝萍老师给我们做助教半年。然后几年没有联系。89年来到Lamont,大致在12月左右,突然看到芝萍老师出现在Seismology的机房里。格外惊讶。聊起来知道她是来工作的,不是和我们一样的穷学生了。她的老板也是我的导师Art Lerner-Lam。她的主要工作是做地震信号处理,协助老板做各项研究工作。
她很开朗,个性善良温和,坦诚,平易近人,极易与朋友相处。她虽然是我们的老师,但跟我们相处就像朋友和大姐姐一样,既能聊工作,又能扯家常。当时除了工作之外,我们有三个老中的特点。1)跟几个有车的一起car pool上下学。当时有几位同学陆续有车。芝萍一直跟我们几位car pool。2)在seismology里的老中们一起午餐。有时在楼里,有时去楼外的野餐桌。那时除了seismology楼里的9位同学外,geoscience 楼里和其他楼里的老中同学也时常过来加入。欢歌笑语,好不热闹。3)中午或下班后去shoprite或K mart shopping。那时学生穷,没有太多在一起去饭店的经历。品尝彼此做的佳肴也是一大享受。
毕业后各奔东西,屠老师后来也离开Lamont。但每次的Lamont同学聚会一定是请屠老师的。屠老师和老张也非常愿意和我们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和乐趣,追忆在Lamont的时光。
屠芝萍先生张志钰博士:
屠芝萍在学生期间学习刻苦,逻辑简捷,学风严谨,成绩出众。工作勤奋踏实,聪明能干,善于与各种人员沟通合作,着重问题的解决,常常令周围人折服,获得广泛好评。她周围云集着一批国内名校地球物理系赴美留学的博士研究生们,其中多位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生,他们依然称她屠老师,成为大家的屠大姐。他们自然结成一个亲密的群体,一直保持至今。芝萍坦诚细致的善良品行造就了由衷的亲和力,是一位内外兼修的知识女性。
生活中的屠芝萍喜爱自驾游和园艺劳动,擅长缝纫和烹饪,关注新闻报道。她是一位贤妻良母,家庭的压舱石,我的良师益友。对于家务料理极为勤俭简约,她的二菜或是三菜一汤如同数学解题一般地清清爽爽。从2017年5月发现身体不适到8月初确诊为不治之症,她把病休条子放在口袋里,仍然坚持每天坐地铁上下班。大手术后在进行繁复的化疗,放疗,CT 检查,插管及各种小手术中,她很少喊痛,从不抱怨,样样坚持自己来,每每令亲人心痛不已。她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与癌症奋勇斗争了三年半,深深地感动着亲友们。大家是多么舍不得她的离别,我们永远地怀念着她,那是平凡又闪亮的一生,祝愿她一切平安快乐吧!